美術館的未來性

主講人:林曼麗
2016-01-19
美術館的功能與角色,隨著時代的潮流,不斷轉變。於21世紀,美術館的軟體經營, 需與建築師的想法進行硬體整合, 以帶來美好的影響力;尤其「硬體」的設計與「軟體」之間擁有高度關係,內涵、內在精神、營運等層面,皆會影響建築本體形態。
林教授談到,「博物館/美術館存在的意義, 在於創造無限可能的未來」;21世紀的美術館,勢須具備「開放平台」的概念;「創造知識, 創新價值」正為博物館的終極目標與核心意義,且應要與城市共榮,蘊含有機性、可不斷繁衍的結構,以符合社會需求。
從歷史到現代, 博物館定位的轉變表現在各個面向。從早期的表達「威權」到今日的走向「民主」,從「王公貴族收藏」走向「開放的公共場域」,從「菁英主義」氛圍轉為廣闊的「平等參與」,這都意謂: 現代博物館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包容性、以及社會教育功能。
換言之,博物館/美術館的角色演繹, 從文化的殿堂走向社會教育機構, 進而變化為環境(都市)的文化裝置, 最理想的, 是能成為環境(都市)的細胞。林教授強調,其經營核心應從以「物」為主體轉化為以「人」為主體, 使人與展物產生對話和關係, 始能創造價值。亦即博物館得「先創造價值, 才能創造產值」, 進而導入周邊效益。
對於博物館的經營者而言, 促進藝術文化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使藝術更親民、普及、提昇大眾對藝術的接觸與感知…等,皆為應努力之方向, 以將博物館的大門打開, 讓人們對藝術有更多理解。
林教授近年以創新思維,親手擘劃MoNTUE北師美術館的經營方向與各期展覽;演講席間,其分享諸多該館的策展概念,包括目前與法國羅浮宮合作的《打開 羅浮宮九號》漫畫收藏展,以及日前與蔡明亮導演透過電影場景互動型態創作的體驗式特展,使之成為「一座會呼吸的美術館」,並展望成為「最懂得教育的美術館」。策展文本、空間、創新、人的觀看與思考…,我們在此透過林教授的經驗分享,看見美術館未來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