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的未来性

主讲人:林曼丽
2016-01-19
美术馆的功能与角色,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转变。于21世纪,美术馆的软件经营, 需与建筑师的想法进行硬件整合, 以带来美好的影响力;尤其「硬件」的设计与「软件」之间拥有高度关系,内涵、内在精神、营运等层面,皆会影响建筑本体形态。
林教授谈到,「博物馆/美术馆存在的意义, 在于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21世纪的美术馆,势须具备「开放平台」的概念;「创造知识, 创新价值」正为博物馆的终极目标与核心意义,且应要与城市共荣,蕴含有机性、可不断繁衍的结构,以符合社会需求。
从历史到现代, 博物馆定位的转变表现在各个面向。从早期的表达「威权」到今日的走向「民主」,从「王公贵族收藏」走向「开放的公共场域」,从「菁英主义」氛围转为广阔的「平等参与」,这都意谓: 现代博物馆有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包容性、以及社会教育功能。
换言之,博物馆/美术馆的角色演绎, 从文化的殿堂走向社会教育机构, 进而变化为环境(都市)的文化装置, 最理想的, 是能成为环境(都市)的细胞。林教授强调,其经营核心应从以「物」为主体转化为以「人」为主体, 使人与展物产生对话和关系, 始能创造价值。亦即博物馆得「先创造价值, 才能创造产值」, 进而导入周边效益。
对于博物馆的经营者而言, 促进艺术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使艺术更亲民、普及、提升大众对艺术的接触与感知…等,皆为应努力之方向, 以将博物馆的大门打开, 让人们对艺术有更多理解。
林教授近年以创新思维,亲手擘划MoNTUE北师美术馆的经营方向与各期展览;演讲席间,其分享诸多该馆的策展概念,包括目前与法国罗浮宫合作的《打开 罗浮宫九号》漫画收藏展,以及日前与蔡明亮导演透过电影场景互动型态创作的体验式特展,使之成为「一座会呼吸的美术馆」,并展望成为「最懂得教育的美术馆」。策展文本、空间、创新、人的观看与思考…,我们在此透过林教授的经验分享,看见美术馆未来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