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情緒

主講人:洪蘭
2016-06-22
講者介紹
       洪蘭教授1969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隨即前往美國留學,取得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洪教授回臺後,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2003年在中央大學創立「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學術專長方面,洪教授多年來致力於腦科學的研究,在臺灣腦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
 
淺談大腦構造
講座伊始,洪教授以簡單的圖示,向大家介紹人腦結構。人的大腦有四個腦葉,各司其職:額葉主要負責認知思考與決策;頂葉負責運動感覺功能;枕葉負責視覺功能;顳葉則主管聽覺功能。掌管情緒的部份屬大腦的邊緣系統,包括通往大腦之門的視丘、調節人體荷爾蒙分泌的下視丘、影響本能反應的杏仁核、主宰記憶的海馬迴、以及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具可塑性,我們終其一生,行為、思考都會影響大腦變化,使之持續產生新的神經元。因此,在人生這場馬拉松上,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
 
翻轉育童觀念
        透過一連串的實驗,科學家證實人腦會因外界刺激,神經連接不停改變,不斷新生腦細胞,透過改變習慣就能轉換既有行為。許多父母不明白人腦構造,教養子女時強行要求小孩快速成長與學習,導致家長缺乏耐心、孩童在高壓下對學習失去興趣。洪教授鼓勵父母親,養育小孩應該學習蘇東坡的「豬肉頌」:「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讓親子雙方能在平和的環境中享受成長過程。
 
心態決定心情
        一件事情發生時,大腦會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衍生結果並改變大腦機制,現在的自己是過去經驗形塑而成。丹麥哲學家齊克果說:「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但是必須向前看才活的下去。」許多人害怕失敗、不願面對逆境,但改變想法就能讓危機化為轉機,因為「帶來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承如松下幸之助名言:「下雨了,把傘打開。」與其抱怨人生的不完美,倒不如培養樂觀的個性,將左右情緒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學會分享快樂、避免煩惱,就不會因為在黑夜中看不見太陽而哭泣。
 
男女大不同
        根據研究,男女大腦結構有天生的差異,女性視網膜上錐細胞(cone)比男性多,因此擅長辨識顏色、面孔及其他細節。男性視網膜上的桿細胞(rods)比女性多,因而更擅長體育運動和空間感知。腦部神經連接部份,男性多在半球內的連接、女性則多在半球之間的連接,導致男女思考及處事上的差別。只要了解雙方先天生理構造不同,兩人相處就能減少紛爭,避免負面情緒影響關係。
洪教授以其在腦科學研究的專業,加上風趣且生動地演講內容,帶領大家一窺大腦與情緒的奧妙關聯,改變既有認知,調整心態進而轉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