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術園區 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 統包案
基本資料
 
建築概要
座落位置
台北市中山區
委託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服務期間
2022-2027
基地面積
美術園區 101,287 m²
總樓地板
44,850 m²
總樓層數
地下2層
構造型式
鋼筋混凝土
服務內容
規劃、設計與監造
空間配置
B1F 接待大廳 / 公共通廊

行政辦公區 / 大會議室 / 檔案室
  白盒子展間 x 2 / 公共連通走廊
  停車場 / 機房
B2F 多功能表演廳 / 黑盒子展間 x 3
  展覽庫房區 / 多媒體庫房區
  商業空間 / 停車場 / 機房

 

 
座落位置
 
基地配置
 
 
設計理念
1. 園林美術館規劃構想
我們認為應由上世紀莊嚴的藝術殿堂意象演進到漫遊式的庶民文化地景,讓大眾能夠以更自然、悠逸的方式來親近藝術。
我們主張以自然的園林風格為導向,藉由地下層高低錯落的建築量體,形塑地面層波浪起伏的曲面動感地景。

2. 新、舊館合而為一
刻意將新館地下一層的公共走道對準舊館的地下二層樓板結構,如此只要移開既有的書店及小部分庫房,即可藉由連通道將兩館串連,未來北美館的訪客皆可穿梭自如,避免遭受風吹日曬雨淋之天候困擾。而35公尺長的民眾地下通道則可規劃成館史長廊,或於整點時提供沉浸式互動投影場景,吸引民眾來此匯聚,創造兩館輝映之亮點。X-Site 2位於新舊館之間,未來必將成為民眾進入美術館園區的重要樞紐,我們將目前本館南側的冷卻水塔遷移,原地美化成景觀階梯,連結庫房上方平台的露天咖啡雅座,打造新穎、活潑的氣象,與新館入口景觀大階梯串連、一氣呵成,形塑嶄新的南進門意象,以更友善的表情呼應全區新入口門面,張臂迎接兩館之間展演廣場的藝術盛會。

3. 地下一層接待大廳與地面層圓形劇場視覺交流
訪客藉由寬敞的景觀階梯進入地下一層美術館明亮的大廳,四周環繞一應俱全的服務設施,視覺可連結上方公園層的圓形劇場,藉由懸吊式的藝術作品以及沉浸式數位互動藝術表演,吸引在公園裡漫遊的民眾前來觀賞展演活動,發揮大廳多元化的空間功能。

4. 彈性的大跨距無柱展演空間
地下一層大廳南側配置主要的兩間白盒子,均以40公分厚的承重牆構築而成的大跨距無柱空間設計,確保高效能的隔音,並留設連通道,讓兩間可合併成更大型展演空間的彈性。地下二層規劃了四間黑盒子,皆與後勤服務廊道連結,亦可依據展演規模內容相互結合。
   
5. 教育服務空間
創作與數位學習空間、多功能表演廳皆鄰近入口大廳,附設專屬樓電梯,以利閉館時段仍可正常營運;表演廳南、北兩側牆面皆可適時依據活動內容屬性彈性開閉,形成12x110公尺的超大尺度展演場域,或與其他展間、上部公園活動展台連結,創造極大的策展可能性。

6.

商業空間
業種組合與活動企劃至為關鍵。我們建議於入口大廳的東側規劃星級餐廳,西側沿著中山北路配置美術館書店、文創精品店及價格親民的餐飲店,兩者之間的大廳於閉館後,可藉由建教合作的方式安排晚間表演活動,吸引人潮;此外,公園內設置3座咖啡廳及蛇形藝棧串聯展演活動,打造高品質的美學消費體驗,樹立美術館藝文商空創新開發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