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区文物保护的案例探讨

主讲人:吕舟
2016-04-22
吕舟教授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也是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他长期从事建筑历史教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并参加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保护设计,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克尽职责、不遗余力。吕教授曾经参与「西藏布达拉宫雪城」、「北京天坛」…等建物的保护规划,其功劳更得到国际上的肯定;曾经在2013年获得「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奖」等。
这次演讲,吕教授以9个案例带领大家探讨关于古建筑的维护,包括「河北省隆兴寺转轮藏殿」、「山西省五台山南禅寺」、「福州华林寺」、「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杭州六和塔」、「杭州胡雪岩故居」、「清华大学工字厅」、「四川省云阳县张飞庙」、「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阐述一个建筑物经历自然影响与人为破坏、后代重新建设改造,往往脱离最早的样貌,现代的古迹保护工作,到底要修补及复原到什么程度,才叫忠于原貌?这是本次讲座讨论的核心。
根据吕教授在演讲中,尚引述各古建筑专家、学者著作,有一部份人主张将建筑恢复原状是最理想目标,且能大为提高古建筑的价值;中国古建筑专家余鸣谦表示「复原的目的,在于把我们今天所认为被损毁和被歪曲的面貌、内容加以恢复,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一个建筑的历史面貌」。另一部份人则主张建筑物复原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境界。其中古建筑专家祁英涛说,「恢复原状的工作是一件十分复杂、细致而艰苦的科学研究工作,至今尚未有十分满意的结果。保存建物现状是最良方法,非有绝对把握,不宜轻易施行复原工作。」
古建筑复原问题,已经是建筑考古学中一大争议,孰是孰非目前尚未盖棺论定。可以确定的是,面对当今信息纷沓与价值多元的时代,受保护的文物承载千秋历史信息,如何在间洪流里让这股清流流芳万世,才是保护工作最重要的目的。